《锄禾日当午》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之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艰辛生活的同情与赞美。全诗如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朴实的语言,向人们揭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诗中的“锄禾”描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日当午”则点明了时间是在正午,此时烈日炎炎,更显工作的艰辛。汗水滴落在泥土中,形象地展现了农民付出的辛勤努力。最后两句则由物及人,引发读者思考:我们碗里的每一粒米都凝聚着农民的汗水,因此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李绅创作此诗时,正值唐朝盛世,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底层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希望通过这首诗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同时也提醒统治者关注民生疾苦。《悯农》不仅是一首劝诫世人珍惜粮食的诗篇,更蕴含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却寓意深远,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教育后人的经典之作。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应铭记劳动的价值,感恩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们。这也正是《悯农》至今仍能触动人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