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779年-843年),唐代著名诗人,字阆仙,范阳(今北京一带)人。他出身寒微,早年家境贫苦,曾一度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求学。贾岛以诗闻名,与孟郊齐名,并称“郊寒岛瘦”,其诗风清奇幽邃,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尤以精雕细琢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见长。
贾岛的诗歌多表现隐逸情怀与人生感慨,注重推敲文字,追求意境深远。他的代表作《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广为人知,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悟。这一联不仅体现了贾岛对语言艺术的极致追求,也反映了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贾岛一生坎坷,仕途不顺,但正是这种经历让他更加贴近底层百姓的生活,写出许多感人至深的作品。他常在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如《寻隐者不遇》中的“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是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也是对自己漂泊人生的写照。
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据说他曾因反复琢磨诗句而耽误了骑驴过桥撞上韩愈的队伍,这就是著名的“推敲”典故的由来。这个故事生动地体现了贾岛对诗歌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尽管贾岛生前并未获得太多功名利禄,但他留下的作品却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他的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被誉为唐代诗坛的一颗璀璨明珠。贾岛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坚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