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极而悲者矣的极是什么意思】一、
“感极而悲者矣”出自《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其中“此乐何极”的“极”字是关键,意思是“尽头”或“极限”。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快乐哪里会有尽头呢?”后来在文中又出现了“感极而悲者矣”,意思是“感到极度悲伤的人”。
因此,“感极而悲者矣”的“极”字,指的是“极端、极致、极度”,表示情感达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状态。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解释 |
感极 | 感动到了极致 | 《岳阳楼记》 | 表示情感达到极点,极度感动 |
而 |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 《岳阳楼记》 | 无实义,连接前后分句 |
悲者矣 | 感到悲伤的人 | 《岳阳楼记》 | 表示因极度感动而产生悲伤情绪的人 |
极 | 极端、极致、极度 | 《岳阳楼记》 | 表示程度达到最高点 |
三、结语
“感极而悲者矣”中的“极”字,强调的是情感的极致状态。在古代文学中,“极”常用来表达某种情绪或状态的顶点,如“乐极生悲”、“极目远眺”等。理解“极”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和语言风格。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文中的“极”字用法,可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或相关文言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