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什么古时叫】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曾多次更名,其名称的变化与朝代更替、政治格局、文化发展密切相关。了解南京的古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涵。
一、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有多个不同的名称。从最早的“金陵”到后来的“建康”、“建业”、“白下”、“江宁”等,每一个名字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这些名称不仅反映了南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也体现了其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以下是对南京古代名称的简要总结:
古称 | 时期 | 简要说明 |
金陵 | 春秋战国 | 最早的名称之一,源于楚国在此设金陵邑,意为“金色的山”。 |
建业 | 三国吴 | 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后定都于此,取“建功立业”之意。 |
建康 | 东晋至南朝 | 东晋定都建康,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延续数百年。 |
白下 | 南朝 | 指城北一带,因地势低洼、多白土而得名,常用于指代南京部分地区。 |
江宁 | 唐宋至明清 | “江宁”意为“江水安宁”,明朝设立江宁县,成为南京的行政中心之一。 |
应天 | 明初 |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府,寓意“顺应天命”,后改称南京。 |
南京 | 明清至今 | 清朝正式定名为“南京”,沿用至今,成为全国性名称。 |
二、详细解析
1. 金陵
金陵是南京最早的历史名称之一,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据《史记》记载,楚威王灭越后,在今南京清凉山一带设金陵邑,从此“金陵”成为南京的代称。这一名称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如“金陵十二钗”等。
2. 建业
三国时期,孙权在赤壁之战后迁都建业(今南京),标志着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建业之名寓意“建功立业”,象征着东吴政权的崛起。
3. 建康
东晋时期,司马睿在建业建立政权,改称“建康”,意为“建设安康的国家”。此后,南朝四代均以建康为都,使其成为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4. 白下
白下是南京的一个区域名称,主要指城北地区。因当地多白土、地势低洼,故称“白下”。该名称在南北朝至唐宋时期较为常见,但逐渐被其他名称取代。
5. 江宁
江宁一名始于唐代,意为“江水安宁”。明朝时期,江宁成为南京的重要行政区,清代设江宁县,南京的行政中心逐步稳定下来。
6. 应天
明初,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首都定于应天府,寓意“顺应天命”。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南京仍为陪都,称“留都”。
7. 南京
清朝统一全国后,正式将“应天”改为“南京”,并沿用至今。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城市名称,代表了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结语
南京的古称不仅是地理名称的变化,更是中国历史变迁的缩影。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了解这些名称,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南京的文化底蕴与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