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然不同出处于哪里】“判然不同”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许多人对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清楚。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相关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判然不同”的含义
“判然不同”意思是:明显地不一样,界限分明,区别很大。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在性质、特征、表现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
- 近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迥然不同
- 反义词:相差无几、如出一辙、毫无差别
二、“判然不同”的出处
“判然不同”最早出自中国古代文献,但具体出处在不同的典籍中有不同的记载。根据目前较为权威的资料,其出处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出处 | 文献名称 | 原文内容 | 说明 |
《汉书·贾谊传》 | 《汉书》 | “今之所谓贤者,必曰‘能辨是非,明善恶’,而不知其心之所向也。夫君子之于人也,不以貌取,不以言取,唯以其心耳。故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其道判然不同。” | 《汉书》中首次出现“判然不同”这一表述,用于描述君子与小人的行为方式差异。 |
《后汉书·王符传》 | 《后汉书》 | “夫士之行,或隐居以求其志,或放言以骋其才;或安分以守其道,或矫激以违其时。其道判然不同。” | 此处“判然不同”用于描述士人之间的志向和行为差异。 |
《宋史·范仲淹传》 | 《宋史》 | “仲淹性至孝,母病,尝夜祷于神,愿减己寿以延母年。其心诚笃,其行高洁,其志远大,其道判然不同。” | 表示范仲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具有鲜明的道德特征。 |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判然不同”最早出现在东汉至宋代的史书中,多用于描述人物行为、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差异。
三、现代用法与常见搭配
在现代汉语中,“判然不同”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表示两种事物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见搭配如下:
搭配 | 示例 |
判然不同的是 | 判然不同的是,他的观点与主流意见相左。 |
判然不同之处 | 这两部作品在风格上判然不同之处显而易见。 |
判然不同的结果 | 由于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判然不同。 |
四、总结
“判然不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最早见于《汉书》《后汉书》等古代文献,用于描述事物之间明显的差异。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广泛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于表达明确的对比关系。通过了解其出处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内涵与应用。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判然不同 |
含义 | 明显不同,界限分明 |
出处 | 《汉书》《后汉书》《宋史》等 |
用法 | 描述事物、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差异 |
近义词 | 截然不同、大相径庭 |
反义词 | 相差无几、如出一辙 |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