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谦谦君子,卑以自牧”出自《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以卑以自牧。”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有德之人,虽身处高位仍能保持谦逊、自我约束的品德。
一、含义总结
“谦谦君子”指的是那些谦虚有礼、品德高尚的人;“卑以自牧”则是指他们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约束言行。整体意思是:真正的君子,即使地位尊贵,也能够保持谦逊,并以谦卑的态度来管理自己的行为和内心。
这一思想强调了儒家文化中对“谦德”的重视,认为一个人的修养不仅体现在外在的举止,更在于内在的自我约束与道德自律。
二、关键词解释
汉字 | 含义说明 |
谦 | 谦虚、不自满,是一种美德 |
谦谦 | 形容非常谦虚的样子 |
君子 | 有德行、有修养的人 |
卑 | 谦卑、低姿态 |
自牧 | 自我修养、自我管理 |
三、出处与背景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最早见于《周易·谦卦》。《周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经典之一,其中“谦卦”是六十四卦之一,象征着谦虚、低调、内敛的美德。古人认为,只有保持谦逊,才能获得长久的福分与尊重。
在儒家思想中,“谦”被视为立身之本,是君子必备的品德之一。孔子曾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也就是说,君子在顺境中也能保持谦逊,而小人则容易得意忘形。
四、现实意义
1. 为人处世:在现代社会中,“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提醒我们,在取得成就时不要骄傲自满,应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
2. 职场发展:一个谦虚、懂得自我约束的人更容易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有助于长远发展。
3. 个人修养:通过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培养良好的品格,是成为真正“君子”的关键。
五、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周易·谦卦》 |
含义 | 谦虚有德的人,以谦卑态度自我修养 |
关键词 | 谦、君子、卑、自牧 |
哲学思想 | 儒家推崇的谦德思想 |
现实意义 | 为人处世、职场发展、个人修养的重要指导原则 |
总之,“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不仅是古代士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也是现代人值得学习的处世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卑有度、内敛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