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合符节出处于哪里】“若合符节”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契合、协调,如同两片符节相合一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若合符节,事无不济。”意思是如果像符节一样契合,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一、
“若合符节”这一成语来源于古代的符节制度。符节是古代用来作为信物或凭证的器物,通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只有当两半完全吻合时,才能确认身份或完成某种事务。因此,“若合符节”比喻事物之间高度契合、协调一致。
在现代语境中,“若合符节”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计划与执行的配合,或者观点与行动的一致性。它强调的是默契与协调的重要性,常用于文学、政治、管理等领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若合符节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文出处 | “若合符节,事无不济。” |
成语含义 | 比喻事物之间高度契合、协调一致 |
符节解释 | 古代信物,分两半,合起来表示认可或授权 |
现代用法 | 描述合作、协调、默契等 |
使用场景 | 文学、政治、管理、人际关系等 |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若合符节) |
近义词 | 合拍、默契、协调 |
反义词 | 不合、冲突、矛盾 |
三、结语
“若合符节”不仅是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协作与和谐的追求。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团队合作,唯有彼此契合、协同一致,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表达,提升沟通与协作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