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 >

砸冰箱的是谁(砸冰箱)

大家好,我是小新,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砸冰箱的是谁,砸冰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ZL:加油啊`! 一 海尔管理三步曲

2、“三步曲”现象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本文拟选择质量管理、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质量管理三步曲

4、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5、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一开始。许多职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 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 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砸冰箱”事件,但是对“砸冰箱”之后发生的事,却知之甚少。当员工们含泪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员工的心里,在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提醒,更多则是深刻的内省与反思。于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于是人们开始了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使“零缺陷”得到机制的保证?于是他们又走出了关键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