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欲封鲁仲连原文及翻译】一、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是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的一篇历史散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谋士鲁仲连拒绝平原君封赏的故事。文章通过鲁仲连与平原君的对话,展现了鲁仲连高洁的品格和不慕荣利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道义、重义轻利的价值观。
故事中,平原君因鲁仲连帮助赵国解围而想给予他封地,但鲁仲连坚决拒绝,并以“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此亦君子之德也”为由,表明自己并不看重功名利禄,而是更重视道义与人格的独立。这段对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义利之辨”的深刻内涵。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 平原君想要封赏鲁仲连。 |
鲁仲连辞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 | 鲁仲连推辞说:“天下士人所尊贵的,是能够为人排除祸患、解除困难、调解纠纷却不要回报。” |
“今吾事成,而君之恩厚,然吾不取也。” | “现在我完成了这件事,您的恩情深厚,但我却不接受。” |
“夫富贵人多有,而贤者少;若使贤者得之,则天下安矣。” | “富贵的人很多,但贤能的人很少;如果让贤能的人得到它,那么天下就会安定。” |
“吾不愿为君之臣,愿为天下之民。” | “我不愿意成为您的臣子,只愿做天下的百姓。” |
平原君乃止。 | 平原君于是作罢。 |
三、文章价值与意义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简短,但寓意深远。它不仅展示了鲁仲连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反映出战国时期士人阶层对“义”与“利”的思考。在那个诸侯争霸、利益至上的时代,鲁仲连的选择显得尤为可贵,他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义轻利”的精神。
此外,文章语言简练,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是研究先秦士人精神风貌的重要资料。
结语:
《平原君欲封鲁仲连》虽为古代典籍中的一则小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文精神。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荣誉与利益时,应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