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的意思是什么】《文献通考》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类史书,由南宋著名史学家马端临编撰。该书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将对《文献通考》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历史地位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一步梳理其核心信息。
一、文献通考简介
《文献通考》全书共348卷,成书于元初(约1279年),是继《通典》《通志》之后的“三通”之一。它以“考”为名,意在对历代典章制度进行系统整理和考证,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礼仪、法律、教育等多个方面,内容详实,结构严谨。
二、作者简介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马端临 |
生卒年 | 约1252—1324 |
籍贯 |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 |
身份 | 南宋末年至元初的史学家、文学家 |
著作 | 《文献通考》、《大学衍义》等 |
马端临出身士族,博学多才,致力于史学研究。他历时多年,广泛搜集资料,最终完成《文献通考》,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制度的重要参考。
三、《文献通考》的内容与结构
《文献通考》按类别分为二十门,包括:
1. 王政:皇帝治国之道
2. 选举:官吏选拔制度
3. 职官:中央与地方官制
4. 郊祀:祭祀礼仪
5. 宗庙:宗族制度
6. 王礼:国家礼仪
7. 乐:音乐制度
8. 兵:军事制度
9. 刑:法律制度
10. 食货:经济制度
11. 学校:教育制度
12. 选举:科举制度
13. 职官:官僚体系
14. 舆服:服饰与车马制度
15. 仪制:仪仗与典礼
16. 刑法:刑罚制度
17. 民政:地方治理
18. 边防:国防与边疆管理
19. 水利:水利建设
20. 艺文:图书与学术
每门之下又分若干子目,内容详尽,条理清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
四、《文献通考》的历史意义
项目 | 内容 |
史料价值 | 系统整理历代典章制度,为后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
编纂特点 | 按类编排,注重考证,强调实用性 |
影响范围 | 对明清史学影响深远,被列为“三通”之一 |
存世情况 | 现存版本有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 |
《文献通考》不仅是一部制度史著作,也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政治运作和文化传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总结
《文献通考》是一部集大成的古代制度史著作,由南宋史学家马端临编撰,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结构严谨,史料丰富。作为“三通”之一,它在史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至今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制度的重要参考文献。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文献通考 |
作者 | 马端临 |
成书时间 | 元初(约1279年) |
卷数 | 348卷 |
分类 | 20门,涵盖政治、经济、礼仪、法律等 |
特点 | 系统整理、注重考证、结构清晰 |
历史地位 | “三通”之一,影响深远 |
现存版本 | 元、明、清刻本均有流传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分内容,可结合具体章节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