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恶如仇释义】“疾恶如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邪恶、不正之风或不良行为非常憎恨,甚至到了如同仇人一般的程度。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正义的坚持和对邪恶的强烈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疾恶如仇”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他们不愿意容忍不公与腐败,敢于发声、勇于斗争。这种精神在社会中具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因情绪化而影响人际关系或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疾恶如仇 |
拼音 | jí è rú chóu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疾恶如仇,见善若渴。” |
含义 | 对坏人坏事极为痛恨,像对待仇人一样。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正直、有正义感,对不正之事极为反感。 |
近义词 | 嫉恶如仇、怒发冲冠、义愤填膺 |
反义词 | 安于现状、麻木不仁、视而不见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为人正直,对贪污腐败的行为疾恶如仇,从不包庇。 |
社会评论 | 在面对社会不公时,我们每个人都应有疾恶如仇的精神。 |
文学作品 | 小说中的主人公疾恶如仇,最终伸张了正义。 |
三、注意事项
- 适度表达:虽然“疾恶如仇”是一种正面品质,但过度表现可能会显得过于激进或情绪化。
- 理性处理:面对不公时,应以理性和合法的方式应对,而非单纯依靠情绪。
- 理解他人:有时“恶”可能是误解或环境所迫,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坏人,需谨慎判断。
总之,“疾恶如仇”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价值观,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正直与担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保持对不正之风的警惕,也要学会理性、平和地处理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