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哺是什么意思】“嗷嗷待哺”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婴儿或幼小动物因饥饿而发出急切的叫声,也比喻人们在极度渴望某种东西时的迫切心情。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食物需求,也可以引申为对知识、关爱、帮助等精神层面的渴望。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嗷嗷待哺 |
拼音 | áo áo dài bǔ |
出处 |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后人引申为“嗷嗷待哺”。 |
字面意思 | “嗷嗷”形容急切的叫声,“待哺”指等待喂食。 |
引申含义 | 形容极度渴望某物,尤其是婴幼儿对食物的渴望,也可比喻人们对关爱、帮助、知识等的强烈需求。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婴儿、幼小动物的饥饿状态,也可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急需援助的情况。 |
近义词 | 饥肠辘辘、饥不择食、渴求不已 |
反义词 | 足食丰衣、饱食终日、心满意足 |
二、使用示例
1. 婴儿时期:
小宝宝饿了就会“嗷嗷待哺”,妈妈要赶紧给他喂奶。
2. 社会现象:
在一些贫困山区,孩子们“嗷嗷待哺”地等待着爱心人士的援助。
3. 情感表达:
他内心“嗷嗷待哺”,渴望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三、文化背景与心理意义
“嗷嗷待哺”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心理象征。在传统文化中,婴儿是脆弱而需要被保护的,他们的“嗷嗷”声象征着生命初期对生存的依赖。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也被用来表达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助与期待,体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四、结语
“嗷嗷待哺”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人类情感的一种深刻表达。无论是对食物的渴望,还是对关怀的期盼,都反映了生命最原始的需求与渴望。理解这个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同理心与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