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卒读的意思】“不忍卒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文章、故事或事件的内容过于悲惨、沉重,让人难以继续阅读下去。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通常用来表达对某种悲剧性内容的深切同情和无奈。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不忍卒读 |
拼音 | bù rěn zú dú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情之不真,读之不忍。” |
含义 | 形容文章或事件内容极其悲惨、令人难以忍受,使人不愿继续阅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文学评论、新闻报道等场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举例 |
文学作品 | 一部描写战争中家庭破碎的小说,情节催人泪下,读者“不忍卒读”。 |
新闻报道 | 某地发生重大灾难,报道内容详尽而残酷,引发公众“不忍卒读”的情绪。 |
历史记载 | 古代史书中记录的暴政与百姓苦难,令后人“不忍卒读”。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悲痛欲绝、心酸难忍、触目惊心 |
反义词 | 轻松愉快、引人入胜、通俗易懂 |
四、常见误用提示
- 误用1: 将“不忍卒读”用于描述内容有趣、轻松的情况,如“这本书内容幽默,让人‘不忍卒读’”,这是错误的。
- 误用2: 混淆“不忍卒读”与“不忍释卷”。“不忍释卷”指舍不得放下书本,多用于赞美书籍精彩;而“不忍卒读”则强调内容沉重,让人无法继续阅读。
五、总结
“不忍卒读”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那些内容过于悲惨、令人难以承受的文字或事件。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与历史的深刻反思。在写作或阅读时,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