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是什么诗】“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启蒙诗歌,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山村咏怀》。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新,常被用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帮助孩子们认识数字、理解自然景色,并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
一、诗歌原文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数字排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从远处走来,经过二三里路,看到烟雾缭绕的村庄,有四五个住户,还有六七座楼台和八九十朵花。整首诗看似随意,实则结构严谨,富有节奏感。
二、诗歌背景与作者
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北宋哲学家、易学家,主张“天人合一”,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质朴自然,注重观察生活,善于从日常中提炼哲理。
创作背景:
据传,这首诗是邵雍在游览山村时所作,以数字为线索,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三、诗歌赏析
项目 | 内容 |
体裁 | 五言绝句 |
作者 | 邵雍(北宋) |
创作时间 | 约11世纪 |
诗题 | 《山村咏怀》 |
主题 | 山村风光、数字趣味、自然之美 |
特点 | 数字入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
四、教学意义
“一去二三里”作为一首启蒙诗,具有以下教育意义:
- 识字教学:帮助儿童认识数字“一”到“十”。
- 语言训练:锻炼孩子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 审美教育:引导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和诗意的生活。
- 文化传承:让儿童从小接触中华传统文化。
五、总结
“一去二三里”不仅是一首描写山村风光的诗,更是一首寓教于乐的启蒙之作。它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了最深刻的美,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借助这首诗,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关键词: 一去二三里、邵雍、山村咏怀、启蒙诗、儿童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