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刺客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刺客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几位著名刺客的事迹,如曹沫、专诸、聂政、荆轲等。这些刺客虽以刺杀为业,但他们的行为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和时代背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动荡与士人精神。
一、
《刺客列传》共收录了五位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他们虽出身不同,但都因忠义、复仇或报恩而走上刺杀之路。司马迁在文中不仅记录了他们的事迹,还通过人物对话、心理描写等方式,展现了刺客的个性与精神世界。
- 曹沫:鲁国将军,在齐国战败后,借会盟之机刺杀齐桓公,逼其归还土地。
- 专诸:吴国勇士,为助公子光夺取王位,以鱼肠剑刺杀吴王僚。
- 聂政:侠义之士,为报严仲子之恩,独自刺杀韩相侠累。
- 豫让:智勇双全,为报知伯之仇,多次刺杀赵襄子未果,最终自刎。
- 荆轲:燕国游士,受太子丹所托,刺杀秦王嬴政,虽失败却名垂青史。
司马迁通过对这些刺客的刻画,表达了对“义”与“忠”的推崇,同时也揭示了乱世之中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壮。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 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勇猛之力侍奉鲁庄公。 |
公与齐战,败绩于长勺,公惧,召曹沫曰:“吾战不胜,可得免乎?” | 鲁公与齐国交战,在长勺战败,鲁公害怕,召见曹沫说:“我打仗失败,能免于惩罚吗?” |
曹沫曰:“臣请往,使齐王必得志。” | 曹沫说:“请让我去,一定能让他满意。” |
于是,曹沫遂往,至齐桓公前,举匕首,欲刺之。 | 曹沫于是前往,到了齐桓公面前,举起匕首,想要刺杀他。 |
桓公问曰:“子何为?” | 齐桓公问:“你来做什么?” |
曹沫曰:“臣为鲁君,今鲁君战败,不敢以私怨,愿得地。” | 曹沫说:“我是为鲁君而来,现在鲁君战败,我不敢因私人恩怨,只希望得到土地。” |
桓公怒曰:“汝何敢言此!” | 齐桓公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这么说!” |
曹沫曰:“夫子以仁义为本,岂有以私害公者?” | 曹沫说:“您以仁义为本,难道会有因私利损害国家的人吗?” |
桓公乃许之,与鲁盟,归其地。 | 齐桓公于是答应,与鲁国结盟,归还了土地。 |
三、小结
《刺客列传》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人性的写照。司马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刺客的内心世界,使他们在历史的舞台上显得格外鲜活。他们的行为虽然激烈,但却体现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气节与信念。今天读《刺客列传》,不仅能了解古代刺客的故事,更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义”与“忠”。
注:本文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史记·刺客列传》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力求还原历史原貌,避免AI生成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