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诗和作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表达了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美好祝愿。这句诗因其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广为流传,成为中秋节诗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
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1965年中秋夜所作的一首词。全词借月抒怀,既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有对人间亲情的珍视。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道出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深切思念与美好祝福,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也体现了他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在现代,这句话常被用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节日祝福。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 | 苏轼(北宋) |
创作时间 | 北宋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 |
诗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出处 | 《东坡七集·东坡词》 |
体裁 | 词(宋词) |
风格 | 婉约中带豪放,情感真挚 |
主题 | 思念亲人、珍惜团圆、感叹人生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中秋节祝福、表达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三、拓展说明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豁达的心态。《水调歌头》正是他在密州任上,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写下的作品。词中既有对月亮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更表达了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是对亲人的祝愿,更是对人生美好愿景的寄托。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存希望,便能感受到彼此的陪伴与温暖。
如需进一步了解苏轼的其他作品或宋词的发展背景,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