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支右绌出处于哪里】一、
“左支右绌”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多方压力或困难时,应对不暇、顾此失彼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左边支撑,右边抵挡”,后来引申为在困境中难以周全应对。
很多人在使用“左支右绌”时,可能会混淆其出处,误以为它来自其他典籍或小说。因此,明确其来源对于准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左支右绌”出处的详细说明,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整理。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左支右绌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原文出处 | “左支右绌,不能相救。” |
原意 | 左边支撑,右边抵挡,形容力量不足,难以应付多方压力。 |
现代用法 | 形容人处于困境,无法全面应对,顾此失彼。 |
常见误用 | 有人误认为出自《史记》或《战国策》等其他古籍。 |
作者背景 | 《左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属于儒家经典之一。 |
三、结语
“左支右绌”虽然常见于现代汉语中,但其出处并不复杂,明确其来源于《左传》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在日常写作或交流中,正确引用出处不仅能提升语言的准确性,也能展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了解。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出处或用法,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