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的意思解释】“无动于衷”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他人的痛苦、请求或外界的变化时,没有情感上的波动或反应。
一、意思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注音 | ㄨˊ ㄉㄨㄥˋ ㄩˊ ㄓㄨㄥ |
释义 | 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表示对事情漠不关心、毫无反应。 |
出处 |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闻之,曰:‘是何言也!无动于衷。’”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态度冷淡、缺乏同情心或反应迟钝。 |
近义词 | 麻木不仁、冷眼旁观、视而不见 |
反义词 | 感同身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
例句 | 他对别人的求助无动于衷,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
二、使用场景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场合
- 描述他人对某些事件的冷漠态度。
- 用于批评或指责某人缺乏同情心或责任感。
2. 注意点
- 不宜用于形容自然现象或客观事物,因为这些本身就没有情感。
- 使用时需结合上下文,避免误解为“完全不知情”。
3. 常见误用
- “他无动于衷地看了那场悲剧。”(正确)
- “这个机器无动于衷。”(错误,机器没有情感)
三、拓展理解
“无动于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达,它背后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情绪状态或价值观。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无动于衷”的态度可能会让人觉得冷漠或不近人情。因此,在适当的情境下,保持一定的共情和关注,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无动于衷”虽然字面意思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其恰当性。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