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提并论的拼音】“相提并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比较。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频率较高,但许多人对其准确的拼音和含义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以下是对“相提并论”的拼音及相关信息的总结。
一、
“相提并论”出自《史记·张仪列传》,原意是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现在多用来形容对不相称的事物或人进行同等看待,带有贬义色彩,表示这种比较是不恰当的。
该成语的拼音为 xiāng tí bìng lùn,其中:
- “相”(xiāng):表示“互相”;
- “提”(tí):有“提出、提及”的意思;
- “并”(bìng):表示“一起、同时”;
- “论”(lùn):意思是“讨论、评价”。
在实际使用中,“相提并论”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加区分地将性质不同的人或事混为一谈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相提并论 |
拼音 | xiāng tí bìng lùn |
出处 | 《史记·张仪列传》 |
含义 | 把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恰当的比较 |
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一视同仁、等量齐观 |
反义词 | 区分对待、各有所长 |
例句 | 他把小孩和大人相提并论,显然是不对的。 |
三、注意事项
在使用“相提并论”时,应注意其语气较为严肃,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可以适当替换为“混为一谈”等更通俗的说法,但需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此外,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有助于更好地掌握其用法,避免误用或滥用。通过积累这类词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