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验问答 >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什么

2025-10-03 23:19:04

问题描述: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什么,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3 23:19:04

古代满100岁的人称什么】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长寿有着极高的敬仰和崇拜。在漫长的历史中,不同朝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也有所不同,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也反映了对生命的尊重。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相关信息。

一、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谓总结

1. 百岁老人:这是最普遍、最直接的称呼,泛指年龄达到一百岁的老人。在民间和文献中常用于描述长寿者。

2. 期颐:出自《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期”意为期望,“颐”意为养,合起来即“期望养老”,象征着人生最后阶段的安享晚年。

3. 耄耋(mào dié):虽不专指百岁,但“耄”一般指八十岁,“耋”指九十岁,有时也被用来泛指高龄老人,包括百岁之人。

4. 人瑞:指长寿而有德行的人,被视为祥瑞之象,常用于形容年高德劭之人。

5. 寿星:民间常用“寿星”来称呼长寿老人,尤其是百岁老人,寓意吉祥、福气。

6. 老寿星:与“寿星”类似,是民间对百岁老人的尊称,带有浓厚的祝福意味。

7. 鹤寿:源自“鹤寿延年”,象征长寿,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形容高龄之人。

8. 松龄:取自“松柏长青”,象征长寿,多用于文人墨客对长寿者的赞美。

二、古代百岁老人称谓对照表

称谓 出处/来源 含义说明 使用时期
百岁老人 普通称谓 年龄达百岁的老人 古至今通用
期颐 《礼记·曲礼上》 百年称为“期颐”,意为养老 先秦至明清
耄耋 《礼记》等典籍 通常指八九十岁,有时泛指高龄老人 先秦至明清
人瑞 古代文献 长寿且有德行之人,被视为祥瑞 汉唐至明清
寿星 民间习俗 对长寿者的尊称,寓意吉祥 民间广泛使用
老寿星 民间俗称 与“寿星”类似,常用于祝福场合 民间广泛使用
鹤寿 文学作品 象征长寿,常用于诗词歌赋 唐宋至明清
松龄 文学作品 象征长寿,多用于赞颂高龄者 唐宋至明清

三、结语

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呼多种多样,既有正式典籍中的用语,也有民间流传的俗语。这些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人对长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如今,虽然社会结构和语言习惯发生了变化,但“期颐”“寿星”等词汇仍被保留下来,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古代对百岁老人的称谓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