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猥自枉屈释义】“猥自枉屈”出自《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浅薄,却亲自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茅庐中拜访我。后人常用来形容地位高的人主动降低身份,诚心诚意地拜访或礼遇地位低的人。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本义 | 引申义 |
猥 | wěi | 形容词 | 谦辞,表示自己地位低微 | 表示谦逊,有自贬之意 |
自 | zì | 代词 | 自己 | 强调动作的主体 |
枉 | wǎng | 动词 | 委屈、降低 | 表示主动降低身份 |
屈 | qū | 动词 | 使弯曲、委屈 | 表示忍让、屈尊 |
二、出处与背景
“猥自枉屈”出自诸葛亮《出师表》,是他在向刘禅陈述自己对蜀汉忠诚时所写的一段话。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感念其诚意,因此在文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之情。
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刘备的礼贤下士,也展现了诸葛亮的谦逊和感恩之心。后世多用此语来形容上级对下属的尊重与厚待。
三、使用场景与意义
使用场景 | 说明 |
文学作品 | 常用于描写尊贵人物对普通人的礼遇 |
日常交流 | 用于赞美他人谦虚有礼、尊重他人 |
历史评价 | 用于评价古代君主或官员的德行 |
教育场合 | 用于教导学生要懂得感恩与尊重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反义词 |
三顾茅庐 | 高高在上 |
礼贤下士 | 目中无人 |
尊师重道 | 忽视人才 |
五、总结
“猥自枉屈”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对礼仪与人格的重视。它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褒扬,也是对人际关系中尊重与谦逊精神的体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形式有所变化,但其核心精神——尊重他人、谦虚有礼——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