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出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出自汉代乐府诗《上邪》,是古代爱情诗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真挚爱情的渴望与坚定承诺,情感真挚动人,流传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一、原文背景总结
《上邪》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内容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全诗通过一系列夸张的自然现象来比喻自己对爱情的坚定,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以此强调“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决心。
此诗语言质朴,情感浓烈,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理想化追求,也展现了汉代民歌的独特魅力。
二、出处信息一览表
项目 | 内容 |
诗句 |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出处 | 汉代乐府诗《上邪》 |
作者 | 不详(民间创作) |
体裁 | 乐府诗 |
创作年代 | 西汉至东汉时期 |
诗题 | 《上邪》 |
诗歌风格 | 真挚、热烈、浪漫 |
表达主题 | 爱情忠贞、生死不弃 |
文学地位 | 古代爱情诗经典之作 |
三、延伸理解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理想爱情的象征。它传递出一种对专一、长久感情的向往,也反映出古人对婚姻和爱情的严肃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常被用于婚礼、情书或文艺作品中,表达对伴侣的深情承诺。
虽然这首诗的具体作者已不可考,但它作为乐府诗的代表,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研究古代爱情观念的重要资料。
结语: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中国古代爱情诗中的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种对纯粹爱情的向往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