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动态 >

什么是三者险(什么是三公经费)

大家好,香香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什么是三者险,什么是三公经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过程中支出的财政经费。

2、“三公经费”实际上就是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即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过程中产生的费用。

3、比如公务用车,实际上是为了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而在交通上的需要;公款接待和公款出国,则是为了与委托代理事项有关的国内外人员维护人际关系、加强工作交流、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的需要。

4、所以,“三公经费”作为公职人员履职的必要手段,其使用应该接受委托人的监督。

5、当“三公经费”的使用与办理委托代理事项(履行公职)无关或背离委托初衷时,人民有权要求公职人员纠正,甚至可以撤销委托(即对有过错的公职人员进行免职、撤职甚至开除处理)。

6、扩展资料: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7、三公经费公开是一种进步,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或者说不是问题的根本。

8、中央各部门以及各地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三公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即科学合理地进行三公消费。

9、行政法上有一个重要原则叫“比例原则”。

10、它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

11、笔者认为,“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12、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妥适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是指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到并且是正确的手段。

13、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三公经费”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14、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5、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

16、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

17、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18、拓展资料:实现三公经费“负增长”是大势所趋。

19、三公经费数目正处于高位,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正在狠刹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这都为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提供了可能。

20、压缩三公经费是党政部门厉行勤俭节约、杜绝铺张浪费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消解公众对三公经费的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的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21、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公经费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三项。

22、三公经费就是指政府部门公务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三项。

23、三公经费是:一、政府部门公务出国(境)经费二、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三、公务接待费用三公消费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4、望被采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